猫和老鼠 合拍历程 历时五年精雕细琢 64版剧本反复打磨至疯狂 张钢深度剖析 (猫和老鼠合拍吗)
今年是《猫和老鼠》动画问世85周年,这一经典IP在今年暑期档推出了一部中美合拍动画电影《猫和老鼠:星盘奇缘》,旨在为中国观众带来一场欢乐的奇幻冒险。尽管电影集结了大量资源和心血,包括由创作过《魁拔》系列的中国动画导演张钢自编自导,以及长达五年的精心制作,最终却未能达到预期的市场反响和观众评价。
《猫和老鼠:星盘奇缘》在上映两周多后,票房仅停留在2500万出头,各平台的观众评价也呈现出较大的争议。这引发了对于电影市场反馈与预期差异的深入探讨。
在对话中,张钢分享了电影的创作过程,揭示了其中的挑战与学习经验。他指出,电影的市场表现与前期定位紧密相关。在立项阶段,明确受众、风格与文化嫁接点,并为后续的宣传推广留有足够的解释空间,是避免误解、顺利进入国际市场的重要步骤。
电影的争议焦点在于“货不对板”的问题。观众抱怨汤姆和杰瑞的角色设定似乎被边缘化,而中国的小神仙们成为主要角色。针对这一问题,张钢解释称,考虑到汤姆、杰瑞无法开口说话的设定,他设计了猫鼠组合与骑凤仙人作为双主角的叙事模式。他坚信,汤姆、杰瑞与中国角色的互动并非削弱经典形象,而是尝试了一次中美文化融合的创新实践。

张钢透露,电影的创作过程充满挑战,从最初的灵感激发到最终成品,经历了64版剧本的反复修改、210分钟分镜的精心绘制,最终保留了90分钟的精华内容。为了确保故事流畅,仅杰瑞用铜钱砸汤姆眼睛这一镜头就经历了17次修改。故事的核心在于平衡双主角的戏份,特别是在关键情节中,汤姆和杰瑞的角色发挥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。
在电影的呈现风格上,张钢融入了大量的中国本土文化元素,如在古画中追逐、与刀马旦的互动等,旨在让全球观众能够接受这种文化融合。同时,他也巧妙地在故事中埋下了集体主义的线索,引导汤姆和杰瑞学会与中国的角色协同作战,展现了一种跨文化的和谐合作。
面对电影上映后的争议,张钢保持了开放的态度,认为这是不同文化之间交流与碰撞的自然结果。他提到,部分观众的不满可能源于信息传递的不充分,五年的时间跨度中,团队经历了诸多试错与改进,这些宝贵的经验不仅对《猫和老鼠:星盘奇缘》本身意义重大,也为未来的动画创作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。
《猫和老鼠:星盘奇缘》虽然在市场表现上遇到了挑战,但在创意、制作与文化交流方面展现出了独特的价值。通过此次对话,张钢分享了电影创作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,为动画行业提供了宝贵的启示。
本文地址: http://jian.621vst.cn/dmsdwz/720.html